涉自贸区产品侵权案 1300山寨风扇被销毁
(口碑家电网-2014-09-16)
昨天(9月15日)下午,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外高桥某仓库,1300台被生效判决认定为侵犯发明专利权的无叶电扇,在上海一中院执行法官的指挥下运往某垃圾处理场。随着卡车的来回碾压,这批侵权产品被尽数销毁。作为自贸区设立以来的首例强制执行案件,这一销毁侵权产品的行为彰显了上海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发明专利被仿冒出售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是英国一家专门从事高端家电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国际知名公司,在全球首创“无叶风扇”产品,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申请了发明和实用新型等专利。
涉案“风扇组件”为戴森公司2010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并获得3项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由这家公司生产的无叶风扇在市场上通常销售为每台3000元至4000元不等,属于电扇界的高端产品。
因为其不菲的价格和较好的口碑,不幸成为被仿冒的对象。戴森公司发现,四川一家名为绵竹丰万盛的商贸公司于2013年6月29日向上海海关下属外高桥港区海关申报1300台无叶风扇产品出口至日本,每台单价32.62美元。
戴森公司遂向上海海关提出扣留申请,外高桥港区海关于2013年8月13日依法扣留了这批风扇。经比对,这批风扇的技术特征与戴森公司获得的发明专利必要技术特征相同。
被告侵权需赔21万元
去年8月,戴森公司提起3起侵权诉讼,分别指向3项发明专利。戴森公司认为,丰万盛公司未经其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擅自制造、销售侵害公司专利权的无叶风扇产品,已经严重损害了公司合法权益,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故原告要求判令丰万盛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害涉案专利权的无叶风扇产品,销毁所有侵权产品以及专门用于制造侵权产品的设备和模具,赔偿经济损失250万元。被告绵竹丰万盛公司未到庭应诉,也未作书面答辩。
今年4月,上海一中院对3起案件作出缺席判决:绵竹丰万盛商贸有限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侵犯戴森公司享有的“风扇组件”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并销毁相关侵权产品,同时赔偿戴森公司经济损失及为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21万元。
公开执行彰显司法决心
今年8月27日,戴森公司向上海一中院提出执行申请,请求对生效判决进行强制执行。为此,上海一中院派出执行法官及工作人员6名,奔赴外高桥保税区的仓库执行。
在执行法官指挥下,由申请执行人事先联系的卡车驶入保税区仓库,将已经打包的1300台涉案风扇装车,并在法院警车押送下运送至嘉定区一处厂房空地,由卡车反复碾压后销毁。
上海一中院执行局执行长顾建清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上海自贸区的涉外专利侵权案件。“首次进行现场公开销毁侵权产品的执行措施,彰显了上海法院在保护当事人知识产权方面的能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