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新版《空气净化器》(GB/T18801-2015)国家标准正式“上岗”,对于一直处于野蛮生长态势的空气净化器行业来说,无疑从质量规范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门槛”和行业的“约束”。
一年后,当中国质量报记者走访北京市的一些家电卖场和部分网上商城后发现,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共识并成为产品竞争的标配。在北京市朝阳区苏宁双桥店,不少品牌空气净化器店员明确向记者表示,自家品牌的产品完全按照新国标的要求生产,对于空气净化的效果非常好。不过同时记者也发现,部分品牌的标准标注仍不规范,也存在部分品牌对老标准产品进行降价大促销的情况。
“新国标在净化器性能、安全性、噪音、测试等方面规范了此前行业的无序状态。性能方面,新国标打破了市场中的各种花哨噱头,让产品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让消费者可以直观地通过CADR、CCM、能效、噪音等参数,对空气净化器进行理性选择;测试方面,比如新国标定义了衡量滤网寿命的累计净化量测试方法,让消费者关注的更换滤网周期有了一个具体、可衡量的方法。”智米科技CEO、小米空气净化器负责人苏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对行业的规范发展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新国标“坐阵”净化行业质量乱象
今年1月1日,首部空气净化器产品环境标志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不同面积的房间所用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去除PM2.5、甲醛等有机挥发物的最大净化指标、噪声等要求,还首次规定了静音状态下产品的净化指标要求。该标准是以2016年3月实施的新国标为基础,将各项规定更加严格化。
两大标准的先后实施,将为国内空气净化器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根据中怡康数据检测报告,刚刚过去的2016年,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市场零售数量为577万台,同比2015年增长9.3%。零售额为142.9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7.7%。
中怡康从市场零售角度出发,通过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消费者的行为意识和行业市场大数据,预测在2017年,整个空气净化器的市场还会持续稳步增长。“受新国标推动,CADR值已成为考量空气净化器净化能力的核心指标,亦成为线上市场优化利润空间和线下市场引导消费升级的方向。”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说。
苏峻认为,新国标实施后,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基于国标的要求,加强了净化器自身基础性能的提升;市场的规范,也让虚假宣传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比如滤芯的“颗粒物去除率”,之前很多品牌宣传的去除率都不是以一小时为单位的,自然数据就比较好,新国标对此有了严格的规范,大家又在同一个标准下公平竞争了;再比如“累积净化量(CCM)”,对模糊不清的滤网使用寿命,有了更规范的判断标准,消费者可以更理性地选择。“整个行业由此逐渐良性竞争,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他说:“现阶段,行业里很多企业对净化性能关注较多,而对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重视不够。我相信随着国标概念的普及,消费者会对产品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让整个行业更加良性发展。可以说,产品质量是企业实力的比拼,有品质问题或者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倒逼厂商提升技术水平
近几个月来,空气净化器行业似乎不太平静。先是在去年底,北京市消协公布了50个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存在问题的有26个,占总数的54%。其中有14个样品未达到“合格级”能效水平,7个样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接着质检总局通报了2016年进出口商品的监督抽查情况,外资品牌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达23.2%,三星、夏普、贝恩等知名品牌也登上了黑名单,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资深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表示,随着新国标出台,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应提高,这将倒逼空气净化器厂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应对市场的挑战,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因此,新国标对于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都有好处。
此外,空气净化器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是“洋品牌”的天下。从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格局来看,目前行业排名前十的品牌中,飞利浦、松下等外资品牌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整体市场份额也占到60%~70%。
“国外品牌大多数都是在国内进行的设计和生产,以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而现在随着净化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国内企业超越。拿产品的材料工艺举例,很多国外品牌在这点上已经远远比不上国内优秀品牌了。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不再是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品质和创新方面的竞争。”苏峻说。
左延鹊预测,今年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发展将呈现4个特点:随着雾霾成为空气质量的新常态,恐慌性购买将持续到全国;产业发展将回归产品净化效果;“新国货”将助力国产品牌崛起;原材料上涨将导致产品价格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