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报告>>从小米盒子看“盒子乱象”

从小米盒子看“盒子乱象”

2013/2/1 12:19:46 来源:口碑家电网    作者:佚名
分享到:
'

    广电行业里出现的盒子会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吗?显而易见的是,视频网站将对传统电视台形成最强大的挑战,免费内容将挑战收费内容,广告的投放将从电视台端向盒子端转移,向App转移。这些都已经颠覆了传统电视的价值链体系。新的丛林法则将形成,新的狮王将出现。

    当然盒子的生长基础还在网络,“光缆入户”的竞争者也会增多。在新的城市家庭里出现的不仅有电讯行业的竞争者、广电行业的竞争者,甚至还有电力行业的竞争者。这些现在还都是大户在暗生长。可是当管制放开,让野草也能生长的话,很难说那些疯长的力量不会推动这块的基础建设。

  “盒子”,到底值不值得小米如此期待?从目前来看,似乎不太值得。

  1、“盒子”的地位

  对于没有附加网络功能的传统电视的补充。随着智能应用越来越多地成为电视的标配功能,且电视产品价格持续降价,作为电视机附属品的“盒子”,其功能将被越来越多地整合在电视整机中。

  据奥维咨询的发布数据显示,智能电视2012年增长显著,其1月份的渗透率为19.2%,至10月份渗透率已达到41.4%。各家电视生产企业都在加大智能电视的生产比例。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曾表示,机顶盒只是一款过渡性的产品,最终还是会被智能电视所取代。

  从目前“盒子”能提供的功能来看,其市场也是越来越小的。电视屏幕是硬需求,而电视内容的改善是软需求。存量的传统电视数量将越来越少,虽然已经不再是大多数家庭娱乐的核心,但电视仍旧摆在每个家庭的客厅、卧室里。那些大尺寸、更轻薄、更时尚、价格低廉且本身就搭载智能操作系统的电视将越来越多地占领客厅。

  如果智能电视能更便宜、操作更简单,就不再需要“盒子”了。

  2、“盒子”的受众

  拿小米“盒子”为例。小米“盒子”被雷军定位为小米手机的“手机配件”。而小米手机的用户,大多为在校学生、刚刚步入职场、收入不高且租房住的年轻一族。这类用户本来对电视机的需求就很小,甚至部分人没有使用电视机的条件。所以,如果从小米手机来拓展“盒子”的用户,从定位上说,用户的重叠度不高。

  最近的一组数据显示,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开始“老龄化”,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而这部分人群,似乎对“最发烧的手机配件”也不会有很大兴趣。

  3、“盒子”的致命伤

  只要你想走上台面,就得被上游的内容提供商掐着脖子。根据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机顶盒产品,必须与牌照持有方合作才能进入市场。目前市面上只有CNTV、南方传媒、上海文广等7家广电系央企拥有牌照。小米“盒子”之所以能够二度重生,也证明小米已经接受了“断臂”的代价。

  小米“盒子”本周再次宣布与CNTV携手,通过CNTV旗下未来电视公司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内容、客户端管理和用户计费等,小米则仅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

  乐视也同样采取了与CNTV合作的方式。根据乐视和CNTV签署的协议,CNTV负责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提供符合广电总局政策要求的内容分发平台和播出控制平台,向用户提供自有和第三方的节目内容,进行播控审核。乐视则负责互联网机顶盒的终端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向CNTV提供内容和CDN分发资源。

  市场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互联网牌照方可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比如百事通就刚刚发布了一款名为“小红酷盒”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由此可见,就不排除以后“盒子”市场做大,牌照方踢开其他“盒子”自己做的可能。

  命运被捏在别人手里,终究是很悬着的事。

  一张牌照,让人欢喜让人忧。可能小米们已经开始羡慕起台面下的“盒子”们了。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标签
小米盒子
智能电视
机顶盒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其他(非口碑家电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使用了版权图片,请联系我我们(13264435052)或发送邮件至1476374124@qq.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口碑家电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口碑家电网"。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口碑家电网所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