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洲电子巨亏 “挑战乐视小米”被指忽悠
今年1月,在接待机构调研时,同洲电子称,未来五年内计划发展170万“DVB+OTT”(有线电视直播+电视互联网,即广电版三网融合)用户,2014年的计划为25万户,其余四年分别为40万、35万、35万和35万。
据媒体报道,DVB+OTT市场推广缓慢,今年上半年同洲电子刚刚完成在甘肃、贵州、湖南、辽宁等省份的布局,并开始试点。
今年上半年,同洲电子营收、净利出现双双大幅下滑。上半年同洲电子营收7.5亿元,同比下滑22.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608.11万元,同比下滑1068.4%。
电视、手机业务“偃旗息鼓”
过去一年,同洲电子还相继推出了电视、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款硬件产品。
去年9月,飞看盒子发布的同时,号称“史上性价比最高电视”的同洲“飞TV”也见诸世人。根据介绍,飞TV融合了电视、广电和互联网,“一键集成DVB+OTT,无需机顶盒”。
官网显示,55英寸的飞TV,售价为3999元。“这是一款能承载同洲梦想的电视机。”去年9月的发布会上,袁明说道。而据媒体报道,袁明曾视飞TV为向其偶像乔布斯致敬的产品。
官网显示,去年9月发布至今,飞TV只进行过一轮销售。公开报道检索,第一轮共销售飞TV的数量为1088台。目前,同洲电子官网的飞商城上,飞TV仍处于预约登记的状态,开售时间未知。
一位电视厂商的高层则称,最近几年国内不少公司纷纷跨界推出电视机,新进者要想持续地受到消费者认可,绝非易事,并且“同洲电视机,也没有明显超出老牌厂家的优势”。对此,同洲电子回应称,不认可上述说法。据其披露,由于目前OTT市场格局调整,未来同洲的电视产品将更多地向“广电一体机”的方向推广,“即与广电运营商进行业务套餐捆绑来推广一体机”。
谋求实现“四屏合一”的同洲电子,还进军了手机和平板市场。早在2009年,同洲电子就曾推出过一款商务手机。2012年底,同洲电子再次发布了一款名为“飞Phone”的手机。当时报道称,这款售价1799元的手机,首批开售的1000台,5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今年4月,同洲电子又推出一款主打信息安全的960手机。官网宣称,这款手机经过9年研发。“手机业务是公司2014年全力开拓的新业务。”同洲电子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今年8月公布的半年报显示,960手机尚未进行规模销售,市场占有率很小。几乎同时,飞Phone改名换姓为“北斗小苹果6”,售价从2年前的1799元降至499元。
“消费者的潜在认识中,同洲就是一家广电行业的公司。它去做手机,很难实现品牌溢价。”一位观察人士称。
8月29日,在半年业绩说明会中,同洲电子公布了手机等移动端产品的最新定位——是作为在DVB+OTT业务覆盖后可以发力的产品。也就是说,仅在不到5个月时间内,手机业务的地位就从“全力开拓的新业务”降格到了公司战略的边缘。对此,同洲电子的回应是,配搭960手机的操作系统,“在审批、市场拓展等方面需要战略时间和空间”。
同洲官网的“爱摸客”社区里,飞看机顶盒、飞TV、飞Phone的总发帖数为1万条、1万条、7869条。10月13日,上述板块的全天新增发帖量不足10条。“了无人烟。”一位投资者形容说。
同洲电子的“假想敌”小米和乐视的论坛,则是另一番景象。其中,小米社区的日发帖量超过10万条、总发帖量逾2.1亿条;乐迷论坛的乐视盒子板块,总帖数为49万条。
投资者指责公司“忽悠”
为了促进960手机的市场推广,今年2月,同洲电子与拥有中超联赛商务开发权利的华视传媒签约,意欲以3年3000万的价格赞助中超。但半年报显示,这笔赞助最终“黄了”。因华视传媒无法落实“同洲960·4G”成为中超官方供应商等权益,双方解约。截至半年报公布,华视传媒还欠同洲电子680万元。
对同洲电子多项举措无法达到预期,投资者多有不满。同洲电子的互动易平台上,尽是来自投资者的指责与牢骚。诸如“吹牛皮”、“忽悠”等词语,屡有出现。
一揽子的“转型”举措,还没能起到“拯救作用”。相反,转型期间,同洲电子的生存处境,愈加恶劣。“行业竞争超白热化,公司营收面临巨大压力。”今年8月,宏源证券发布研报,赞许了同洲电子的转型,“唯有变革方能自救”。但研报同时称,“变革不能一蹴而就,转型阵痛在所难免”。
同洲电子也在多个场合告诉投资者,公司正处于转型期,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公司及管理层都充满热情信心努力推进转型”。
但9月底,董事长袁明一纸减持公告,却被部分投资者质疑“是否对公司未来没有了信心”。根据公告,袁明于9月25日以9.5元/股的价格,减持1500万股,合计套现1.425亿元。
按照早前发布的提示性公告,未来6个月内,袁明仍有可能继续减持3971万股。
对袁明的减持动机,同洲电子的解释为,“是其个人财务的安排”。
董事长减持或铺路定增
有分析认为,袁明此次减持意在为同洲电子的定向增发筹资。10月10日,同洲电子宣布,证监会通过了其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今年8月同洲电子提出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修订稿)》显示,同洲电子拟向袁明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6300万股。袁明承诺,将认购其中不低于35%的股票数量。
依此计算,袁明的认购数量可能在2205万股以上。而本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不低于7.97元/股。由此,此次定增中,袁明或需要资金1.75亿元。
袁明于9月25日减持的1500万股,即可满足本次认购所需资金的80%以上。而袁明可能累计减持5471万股的举动,有媒体猜测称,结合同洲电子年内亏损的业绩预期,袁明不排除是在高位套现。
根据非公开发行预案,此次发行募集的7.93亿元,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投入至“辽宁省DVB+OTT电视互联网业务投资项目”。该项目由同洲电子与辽宁当地的北方广电合作。同洲电子采取“押金加月租”的形式,帮助广电运营商进行DVB+OTT智能机顶盒的推广。此后,双方将基于OTT基本套餐业务、影视点播、广告、商城和游戏等业务合作。
“DVB+OTT业务的全面推进,将快速推进同洲电子向电视互联网行业的转型。”非公开发行预案称。
8月27日,同洲电子向机构解释称,它与广电的合作将采取分成的模式,“就收益按比例分成,具体比例看每个运营商的合作情况”。宏源证券在研报中称,随着今年6月广电总局连续发文,加强对智能电视和智能盒子的监管,“作为广电系的干将,同洲电子有望从中受益”。
两名受访对象对这一模式表达了担忧。“广电向来强势,以后不排除合作中要求更高的分成比例。”
“合作是基于与广电运营商互利互惠、风险共担的情况下展开。”同洲电子回应称,公司与运营商一起以终端补贴、业务分成、增值业务拓展等形式运营“DVB+OTT业务”,“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
■ 人物
袁明:广电系“乔布斯”
创业成富豪
51岁的袁明,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安徽淮北发电厂的工程师。1993年,怀揣500块钱,30岁的袁明南下深圳创业。
袁明曾对媒体回忆当时的心境,“我很快乐地来了深圳”,“这是一种向往”。
靠着做LED显示屏,袁明所创立的同洲电子掘得第一桶金。1997年,同洲电子开始转型做数字电视。依靠多次中标广电系统的工程,同洲电子的有线电视机顶盒业务发展迅速。
2005年,同洲电子实现营收9亿元,利润7000万元。次年,同洲电子登陆中小板。上市首日,袁明的身家达到了13亿元。
创业的成功,使得袁明经常登上各类富豪榜。2011年,在其家乡江西的一份富豪榜中,袁明位居21位。
“东方乔布斯”
公开的报道里,51岁的袁明,总与“乔布斯”联系在一起。与雷军撇清“不想做中国乔布斯”不同,“乔布斯”的标签,是袁明主动给自己打上的。
2012年,袁明出席论坛时,公开喊出“志在成为中国乔布斯”的口号。有些报道里,这个称号又成了“东方乔布斯”。
最近两年,“乔布斯因素”与袁明如影随形。比如,发布会上,袁明穿着黑色T恤和牛仔裤;袁明曾自称,他的性格“跟乔布斯很像”,“坚决不做跟随者、抄袭者”,“一定是做精品”。
发布飞TV时,袁明说,他要“续写乔布斯四屏合一的梦想”——公开报道说,袁明把乔布斯比作曹雪芹,把自己比作高鹗,而他要续写科技版的《红楼梦》。
坚守广电还是奔向互联网
不可否认,袁明自诩“乔布斯”后继者的做法,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讥讪。在一位观察人士看来,袁明的思维过于活跃,“今天抛出一个战略,明天又换了一个方向。”
欣赏袁明者,亦不在少数。曾有资本方公开称,他欣赏袁明“十几年如一日对于技术、对于创新的热情”。
同洲电子提出的转型方向是电视互联网。去年底,袁明提出,同洲电子要强化互联网基因,“真正做一个互联网公司”。
但在有些场合,袁明又称同洲电子是广电系统的龙头企业。“我的使命就是三网融合”,这位“东方乔布斯”去年说。
责任编辑:尹聪
【口碑家电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其他(非口碑家电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使用了版权图片,请联系我我们(13264435052)或发送邮件至1476374124@qq.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口碑家电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口碑家电网"。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口碑家电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