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4-09-23)
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而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地景区门票价格的频频上涨,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超过百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一方面,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方面,景区面对民众对高票价的不满,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如此来看,景区门票涨价陷入了“两头叫苦”的尴尬境地。
对此,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模式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问题,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
他指出,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下定决心,为景区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同时要求这些景区定期公布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使其经济运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总体来看,景区票价应该体现公益性。”
从根本上来看,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这些景区之所以频频涨价,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是重要原因。
分析指出,门票花销约占消费者旅游消费的10%左右,因此,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
那么如何引导游客更多的参与消费其他“旅游要素”呢?景区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九天达科技指出认为,旅游目的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应从门票入手,借助电子票务手段,对门票的制作、销售、发放、验证进行全程信息化改造。这样一来门票在带来收入的同时,本身上也充当着关联整合住宿、餐饮、娱乐等其他项目的介质。例如基于手机APP或微信平台,以票务验证关联游客信息,并以随身电子导游的推介模式,优化游客消费行为,促成 “吃、住、行、游、娱、购”整条旅游消费链的互动,形成更为合理的盈利模式。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表示,国内旅游业虽然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是旅游直接的经济收入被看得还是太重。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把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