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碑头条>>联想移动战略反复 ZUK回归能否杀出血路?

联想移动战略反复 ZUK回归能否杀出血路?

2016/4/22 8:07:3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斯
明星编辑:
分享到微博
    

(口碑家电网-2016-04-22)欲重新夺回中国手机市场的联想,将筹码押在了回归联想的ZUK身上,移动业务反复战略调整让联想这家PC时代巨头陷入不断质疑中。4月21日,作为联想之前宣布独立孵化的互联网手机品牌ZUK发布了ZUK Z2 Pro,这款手机是其回归后以联想名义发布的首款机型。

面对外界对ZUK回归,以及联想移动下面多品牌战略相互竞争的质疑,联想副总裁陈旭东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媒体表示,“重新塑造联想手机品牌形象,所有投资都会集中在联想手机四个大字下边,其他所有东西都是它的产品线。”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已经显现出增速减缓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而联想内部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将原本定位在互联网品牌的ZUK回归到联想移动旗下更符合市场。

ZUK回归背后

曾经被联想赋予重任的ZUK,在成立一年后于今年4月1日透露了回归的消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表示,去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是让ZUK独立出去,现在最正确的决定是让ZUK回归联想。

不过,在此前结束不久的2016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杨元庆称今年联想将从内部拆分出10家公司,用创投孵化方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而随后就宣布独立品牌ZUK的回归,这近乎于一正一反的举措,不得不让我们对于神奇工厂或者间接代表神奇工厂的ZUK手机回归的实质产生联想。

对于当时让ZUK独立出去、以及如今回归的原因,陈旭东表示,这几年联想手机业务进行很多探索,手机端到端有很多不同模式,成立独立公司、独立体系、创始人核心骨干模式是有效的方案。

“联想已经开始明确,到未来逐渐开始所有业务进行分类管理,不再统一按照PC业务管理,所以不同业务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管理手段,大家后续会看到更多、更加采取不同管理手段出来的业务,当然包括我们会投资、融资,但是在哪个业务去做?今天不太方便讲。”同时,他指出如今ZUK即使回归,联想也会给创业团队灵活的机制,不会和原来的体制混在一起。

事实上,ZUK的诞生,与当时华为、小米等“互联网模式”手机厂商的围剿不无关系。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还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到了2014年,联想就排在了小米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而到了2015年年底,联想已迭出前五。

在此背景下,联想移动在国内市场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像华为打造独立的荣耀品牌一样,ZUK成为了当时的重中之重。2014年10月,联想集团正式宣布将成立一家打造终端产品的子公司,并强调这家新公司的重要特点便是“基于互联网模式”。

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联想手机业务处在所谓调整和下滑阶段孕育出了ZUK,其刚上市的时候努力“去联想”标签,如今成立一年就回归或是由于联想内部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能否靠ZUK翻身?

IT资深评论人士孙永杰认为,当下联想自身品牌和并购来的摩托罗拉手机的市场表现均日渐式微,而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已经显现出增速减缓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将资源利用在联想现有手机品牌的推广和创新上,无论是从聚焦还是经济性的角度,联想理应这样。

但是,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联想能否靠ZUK翻身并不好说。根据日前数据研究公司Gartner的报告,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比仅为7%,两位数的增长比时代已经过去,国产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事实。

此次联想发布的Z2 Pro号称拥有九大黑科技,包括背面真3D玻璃机身、能用心跳拍照、能用湿手指纹解锁、能和iCloud同步、能侧心率、血氧、紫外线等,号称重新定义旗舰,其6GB+128GB尊享版定价为2699元。

而年初,同样号称有十余项黑科技的小米5旗舰手机也只有2699元。在同等价位上竞争的手机还有三星、华为、OPPO等品牌手机。更为关键的是,当时依靠互联网模式成功的小米也开始显示出疲态,所以无论是从互联网手机模式本身,还是追随者超越的角度,联想都正在错失赶超的机会。

据IDC最新公布的报告称,从今年开始,手机厂商的品牌策略、产品策略以及渠道策略面临新的挑战,亦或者说,存量竞争将成为国产手机市场的新一轮淘汰赛。联想在此时宣布ZUK回归,在业内人士看来,是联想急需重振移动业务的一个表现,但是它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时间来考验了。

责任编辑:王国伟

标签
联想,手机,杨元庆
分享到:
下一页

关于我们 |网站招聘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社区论坛 |商务合作:8610-56180475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