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家电网-2017-03-21)一年一度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已经在魔都落下帷幕。纵观今年行业大佬的表现,海尔集团携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六大品牌阵营强势秀出肌肉。花了大价钱全球收购,发力泛品牌国际化的海尔显然不想让“世界第一家电品牌集群”的称号徒有虚名,借助国际化的影响力,大到GE Appliances北美款大型厨电、Fisher & Paykel牛光闪闪的压缩机、小到海尔扫地机器人、电纸书、电动牙刷等等品类极尽所能,延伸到各种生活应用与用户链接,试探着行业和消费者的反应。
美的则携手库卡机器人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去年以销售收入几近200亿元摘下中国厨电“老大“桂冠,又牵手国外高科技企业战略合作,找到了新的业务板块的美的并不急于逞强。与过去狭义的家电研发方向说拜拜,全方位、跨界的悄然展示着品类繁多的“智慧家居”产品,美的转向“科技”和“泛家电”产业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与海尔、美的相比,缺少持续话题供应的格力此次显得低落很多。格力、晶弘、TOSOT三品牌一起亮相,以“格力智能2.0”为主题推介智慧能源、智慧空气、智慧用水、智慧食物四大管理系统,只有智慧厨房颇引人瞩目。不过,有做一事而不吝于行的网红董明珠,在开着自己汽车,拿出自家手机,远程遥控家里各类电器的“吸睛”大道上,格力时刻都会有爆点发生。
白电本土三强手握未来智慧生活蓝图,整合全球行业资源,跨界转型“科技”与90后一代精准互动,豪赌高端与中产阶层“私奔”,旨在突破营收的“天花板”,在转型潮过后的中国家电格局中继续占据主动。二三线品牌则效仿追随HML,展现出“我不能给你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全部给你”的决心,邀请娱乐明星代言、模特厨艺秀、场景化互联互通体验,上演终端硬件产品的博弈和智能家居争斗的套路‥‥‥跨界不可怕,谁丑尴尬!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向媒体回答“国家为什要耗费巨资,到月球干什么?”时,一句“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我们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的强势理由,亮了整个网路。
实际上,中国家电产业发力技术创新,争夺产业中、高端市场的意义也在于此。全球家电研发的接力棒传到了中国,一个多品牌、跨产业、跨区域的全球化的中国品牌时代正在到来。在中国正快速成长为家电行业的“世界中心”之际,每一个品牌都应该具备攀登产业高端的雄心,才能拥抱一个再未来重新塑造自己价值的机会。
也必须正视的是,中国制造业过去30多年赖以大规模、低成本的发展的成功商业模式和道路正在失效,转变的序幕才刚刚开启。从目前来看,以海尔、美的、格力为代表的本土家电厂商的优势依然是擅长领域所掌握的技术和在国内市场的渠道潜力。在海外市场还需要实现对三星、惠而浦等品牌的超越。在精密制造、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含量、品质精度和掌控能力上都需要借力。以营销主导型路线,直接导致本土品牌很难分抢到产业分工的高端市场,在高端产品、消费电子及智能产品方面尽管进步明显,但还仍然没有“拿下蛋糕更贵那一层”。
前不久,格力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中国企业习惯了按照国外厂商的要求定做和模仿性生产,虽然全球出游的中国消费者也可以从海外买回来made in china的家电产品,但是这些技术、品质、工艺要求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中国家电上与国内产品本质不是一回事。本土企业打自己的品牌出海,在工艺和技术含量上与国外还有差距。
在今年两会期间,习大大与工商界人士对话时再谈创新,也直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告别的价格战和对手间的彼此诋毁,中国家电产业正脱离旧有的竞争氛围,拥抱新生活。不过,在日企对手转型退出,欧美品牌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前提下,靠销量堆砌占领市场空缺,以投资换时间换技术,或借支付专利金引入模仿,推各种智能伪需求,以这种最便捷的方式昭告天下,我打败了欧日韩,正在将世界家电业甩在身后,显然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下急不可耐的自嗨!
从现实来看,随着拿着智能手机、享受物质文明、了解着外面世界的90、95后新一代消费群体快速成熟和信息量不断增加,靠“忽悠”和“渲染”很难与他们水乳交融。能够贴近年轻人内心深处,站在同一高度直达痛点一起玩耍。有姿态、不端着,才是硬道理!
在网络和自媒体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80后的妈妈看到海尔发布的电纸书,先想到的是孩子的书包已经够沉了;85后的爸爸看上了美的嵌入式洗碗机,首先考虑要不要上“美亚”海淘进口洗涤块;90后的准夫妻被美国GE厨电瞬间石化,原来我TM需要再挣出一间床位才能安放下“舌尖上的美利坚”。95后对某白电巨头的高端冰箱赞不绝口,最终为了更大的收纳空间,让父母选购了日本原装进口多门冰箱……
在家电大佬各种宣传、软文的下方评论,“斜杠青年”借王蒙的话告诉你,“再好的东西说三遍以上就是空洞或教条”。95后则直接回复,“丢个给机构和媒体看的宣传数据和我说个毛线!”“听了那么多道理,怎么还过不好这一生?”“别逼逼了,拿出苹果那样的产品,再从我的全世界经过!”
问大家为什么喜欢海淘?QQ空间的小白领回答你,“要哭著泪著跨过多少道坎儿,才换得到蓦然回首那一刻的领悟”。问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会让你印象深刻?890在白度帖吧神留言:“有些人,即使不见面,不聊天,不发信息,你也会在心里留一个位置给Ta……”
890迭代567,手机、IPAD、冰、洗、空早已是生活标配。“新零售”遭遇中国历史上最自信的一代,从来没有穷感的95后,足以让行业大佬们颤抖!家电产品靠基本款就能打动用户的“蜜月期”被彻底终结,新一代用户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已悄然改变。他们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和品牌互动的过程中寻找是否有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他们对于功能性产品的冷漠令人发指,更加看重产品能否化作“标签”,在日常的社交工具中生存。他们期待有趣、有料的产品带来多元体验和精致环境来“激活”自己的生活。
千篇一律“烂大街”的设计和单一销售渠道已经不能配合他们需求变化的节奏。全球日化巨人宝洁,已被他们看做是“妈妈用的牌子”。可口可乐在中国年轻一代中的销量直接下滑,果汁类饮品销额降幅达两位数,这些都是这一代群体给消费结构转型所做的注脚。
所以说,尽管不断被媒体唱衰,但日本企业长期保持品质和技术高水准的能力,对高端市场和新一代年轻用户消费趋势的长期研究,对全球生活方式解构和重塑下的深耕细作,值得正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大佬学习。比日本晚半个世纪的韩国家电,靠是模仿复制后,对技术和设计最适化改进后化作自身,不断突破并后来者居上,也告诉我们,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研发逻辑,只能让本土商家们越过山丘才发现有库存在等候,喋喋不休也唤不回950用户的温柔。
正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没有合适的供给,庞大的制造能力也不足以满足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的需求。没有效率的增长,升级换代的家电产品也就是新的闲置资源。而沉溺在生产供应环节,沉迷在“逼格品质”和“工匠精神”中,最终导致的就是对年轻一代用户的供需错配。
中国家电企业收购了美国GE,日本东芝等国外品牌,实现了对全球主流生产商资源的全方位覆盖,“1+1>2”的战略成效将加速夯实本土大佬的成长基础。不管是GE等国外品牌成为中国消费者接受的主流品牌,还是海尔、美的等中国品牌被全球消费者所接受,都仍然需要在未来不断实现重大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用户来说,0.5+0.5=1的成效才是最好的期待和福祉。即去掉一半的本土或地域“个性”,真正完美结合并走向未来,用价优质同的产品让中国用户与全球同享,让世界受益中国的进步。最终,在品质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之下,成长出真正的、有生命力的全球品牌,并走进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