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家电高歌猛进,美的、海尔、格力们跟不上,学不会?
美的总裁方洪波回应与小米竞争的话题登上热搜。从十年前合作学习借鉴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到美的做了3份十几万字报告专门研究,让方洪波感慨做汽车美的没能力,做彩电美的跟不上,更追问:美的、格力、海尔,你想把哪一家挤下去?
曾经家电行业的搅局者,如今以一个米家智能家居产品生态,3年内剑指大家电前三,成为美的、海尔、格力的头号竞争对手,也揭示出传统家电企业在战略路径依赖,技术积累、用户运营和生态构建能力上难以完全跟风、效仿的话题。
首先,小米的性价比并非单纯低价,而是通过硬件成本定价,互联网服务盈利的模式实现价值闭环。例如,小米空调以接近成本价销售,但通过米家APP连接的1亿台IoT设备形成用户黏性,进而通过广告、云服务等获取长期收益,其代工毛利率仅7%,但互联网服务毛利率达74.2%。
传统家电企业长期依赖“规模换利润”模式。例如,美的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将空调成本压至行业最低,但这也导致其高端化转型缓慢,旗下COLMO品牌2024年仅占营收5%。小米通过生态利润反哺硬件,可承受单品低毛利,其手机ASP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仍维持14.8%毛利率,这种战略灵活性是传统企业难以企及的。
小米通过长虹美菱等代工空调快速切入市场,同时又自建武汉智能工厂提升品控能力,实现“轻资产扩张”与“自主生产”的动态平衡。相较之下,传统家电企业依赖重资产模式,固定资产周转率普遍低于小米。据口碑家电网了解,2024年小米存货周转天数60天,而格力为90天,这种效率差异使小米能以更低成本响应市场需求。
其次,传统企业在家电单项技术上有优势,例如格力的空调压缩机;在技术投入多集中于单品功能升级,例如海尔冰箱的保鲜技术,洗衣机的直驱洁净科技等,缺乏跨场景、跨品类的协同整合能力。美的虽然收购库卡布局智能制造,但在IoT协议统一性上落后于小米的米家生态。
小米通过“爆品方法论”实现技术复用,例如,手机芯片AI能力可直接迁移至空调智能温控算法,降低研发边际成本。通过自研“玄戒O1”等生态芯片,将手机、家电、汽车的数据流转延迟降低60%,构建跨设备协同的技术壁垒。此外小米生态链投资的20多家企业可形成技术协同网络,而传统企业的技术合作多限于供应商关系。
众所周知,传统家电企业重度依赖线下经销商体系,例如,格力经销商持股占比超8%,中间环节成本占比高达25%-30%。这种模式下用户触点分散,难以形成持续互动。例如,美的虽推出多品牌矩阵,但用户运营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互动数据积累不足。
这种差异也使传统企业难以下调价格,而小米可通过压缩渠道成本维持性价比优势。小米借助占销量56.9%的线上直销,以及和京东三年2000亿的销售额包销协议,渠道成本仅8%-10%16。
在海外市场,小米通过低价清库存维持现金流,其Redmi 13C在非洲售价仅100美元。而海尔、美的则要通过海外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利润率,两者路径反映不同资源禀赋下的战略选择。
最后,传统家电企业以制造业效率为核心,例如,美的推行“T+3”产销模式,而小米强调“极致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文化。小米产品经理需直接参与用户论坛互动,而传统企业决策链层级复杂,用户反馈需经多部门流转。
小米通过MIUI论坛互动等让粉丝参与产品设计、饥饿营销式限量抢购和 “感动人心”的品牌叙事等进行情感绑定。从产品导向到粉丝经济,将用户转化为生态参与者,年轻人更愿意为会拍段子、讲产品,弯腰为用户打开车门的千亿雷老板买单。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用户复购率达75%,生态内人均消费近113.9元。
组织文化差异带来“制造业思维“与”互联网用户思维“的直接冲突,传统企业在响应市场需求时速度明显滞后,小米的渠道效率和年轻消费群体首选的结构性优势,可以说是让美的、海尔、格力们最”羡慕嫉妒恨“的。
小米的模式迫使传统家电企业重新思考盈利结构,加速“硬件+服务”的转型,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生态”的双重竞争,用互联网手段去感知和拥抱用户。
例如,美的推出COLMO高端品牌时并布局智慧家居服务,2024年研发投入高达162亿元。今年海尔CEO周云杰意外走红,抖音上线已经有53.7万粉丝。5月20日更是携手海尔董事长李华刚等各大业务板块高管集体入驻抖音、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践行新角色,集体直播带货。
可以说,小米高歌猛进下的性价比策略表面是价格颠覆,实则是商业模式、技术整合与用户运营的系统性创新,更是固化的传统行业在面临年轻用户更迭和Ai技术更新时所缺少的标配。
当然,传统家电企业若仅模仿低价策略而忽视生态构建与组织变革,无疑将陷入“产品降价、利润压缩、研发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竞争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将性价比从“战术工具”升级为“战略能力”,通过技术定义价值、生态创造增量。
责任编辑:王国伟
【口碑家电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其他(非口碑家电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使用了版权图片,请联系我我们(13264435052)或发送邮件至1476374124@qq.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口碑家电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口碑家电网"。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口碑家电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