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色彩测试
Q55H9700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创新的量子点技术。TCL与美国QD
Vision公司联合研发,攻克了量子点显示技术在电视产品上的应用化落地难题,让TCL
TV+量子点电视QQ55H9700在色域覆盖、色彩控制以及红绿蓝色表现三大方面,有所突破。
2.1 什么是“量子点”技术?
“量子点”英文名是”Quantum
Dot”,这是一种高科技的纳米材料,其晶粒直径在2-10nm之间。而正是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晶体给予电视机呈现更多大自然色彩的超强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量子点的光电特性很独特,它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非常纯正的高质量单色光,于是便产生了将量子点显示技术应用到电视上的构思。经过不断的开发,TCL研发团队最终实现了通过纯蓝光源,激发量子点光管中不同尺寸的量子点晶体,从而释放纯红光子和纯绿光子,并与剩余的纯蓝光投射到呈像系统上面,这样就可以借助量子点发出能谱集中、非常纯正的高质量红/绿单色光,完全超越传统LED背光的荧光粉发光特性,实现更佳的成像色彩。
2.2 什么是色域覆盖率?
从色度学上讲,人眼所能看到的色彩,都是光波,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波长。
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公布了人眼可见光谱从380~780nm的色域。下图为CIE 1931 x、y色度坐标图。
CIE 1931 x、y色度坐标图
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基于CIE
1931色度图,根据当时CRT的荧光粉技术定义了RGB三原色的x、y值,即为NTSC色域标准,该标准采用C光源(对应白为CIII,色温6766K)。
白色三角区域即为NTSC色域空间
1966年, 由于NTSC制定的RGB坐标所用的RGB荧光粉发光效率不好,由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 根据当时现实的需求重新定义了RGB以及白点的坐标规范。新定义出來的色坐标三角形面积刚好涵盖原本NTSC标准的72%, 因此后来的的彩色电视系统都遵循着
NTSC 72%的规则。 而近代液晶屏幕出现之时为了取代传统CRT市场, 在色域规格上也先按照原本的NTSC 72%。
回头再为说说说CIE 1931。CIE 1931
x、y色度坐标图是非均匀的色度坐标空间。因为,该坐标系统对颜色误差的分辨国有较大的缺陷,所以,1976年,国际照明委员会以公布了u’、v’色度坐标图,即CIE
1976 u’、v’色度坐标图,这个色度坐标为均匀色度坐标。
CIE 1976 u’、v’色度坐标图
上述两个色度坐标空间系统,分别表示了有不同色度坐标系统中人眼在自然界中所能看到的可见光谱轨迹图。在不同的色度坐标x、y或
u’、v’中可见全部光谱轨迹所对应的面积,即为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最大色域。该色域为一多边形面积,即为光谱的波长从380~780nm的色域。经过计算,该色域的面积为0.1952。
在所有的显示器中,显示的彩色色域不是由色彩数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由显示器重现还原的红、绿、蓝三基色在CIE
1976色度坐标图中的R、G、B的色度坐标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大小来来决定的。
对于市场上以不同成像原理工作的各种显示器、投影机或电视机无论有多少数量的色彩,对它重显色彩的能力的评定都应用色域来度量。
在CIE 1976
u’、v’色度坐标图中,显示终端设备显示的色域面积(即三基色R、G、B三角形的面积)占u’、v’色度空间全部光谱(380~780nm)面积0.1952的百分数,就定义为色域覆盖率。
可见色域覆盖率是衡量电视机色彩还原表现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色域覆盖率的数值越大,说明电视机色彩还原的色彩越接近于自然界的真实色域。
需要说明的是,CIE CIE 1931 x、y色度坐标和CIE 1976
u’、v’色度坐标是可以相互换算的。因为太过专业,在此就不介绍具体的换算过程了。消费电子实验室的测量标准和中国电子行业标准都是基于CIE 1976
u’、v’色度坐标空间计算色域覆盖率的。也就是依据行业标准计算出来的色域覆盖率是不会超过100%,因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最大色域为100%。不同显示终端设备的色域覆盖率一般在30%~45%之间。
那么有人要问了,那么现在很多文章中会出现高达70%~80%,甚至超越100%的色域覆盖率呢?这是因为,这些数据是基于NTSC色域得出的。
BT2020色域
针对4K×2K/8K×4K特高分辨率电视,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12年8月发布了BT2020标准,BT2020定义的色域高达NTSC色域的133%
。
在此次评测中,消费电子实验室给出了行标和NTSC两组数据,方便大家对比参照。作为普通消费都来说。只要记住在同一标准下,色域覆盖率的数值越大越好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