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已经过去一周,企业和公关们的心落下了地。业内人士称3.15一届不如一届,也有声音称,或许这是因为消费者维权在进步,但实际上消费者维权并未告终。据HEA了解,3月15日前后,各地工商、质检局纷纷发布抽检报告,报告中处于最醒目的是正在高速增长成为市场新宠的新品类小家电。从产品质量、工艺流程、安全隐患到剽窃创新成果、山寨品牌假冒伪劣等方面,小家电商品都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小家电品质不过关 火候待添柴
3月15日,安徽省工商局发布通报称对各市市面上40组小家电商品进行抽检,不合格13组,不合格率达32.5%;山东省淄博市工商局抽检25组,不合格8组。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2017年1季度抽检小家电97批次,实体店抽样45批次,电商平台抽样50批次,包括电磁灶、电饭煲、美容小家电(如洁面仪、电动牙刷、美发器等)、电烤箱等4类产品。其中49批次产品的标志和说明项目不合格,其次一些批次的电器安全问题不合格。抽检整体合格率不足50%。其中完全接触人体皮肤的美容小家电存在的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此外,通过各地质监部门的报告、工商局的抽检、中消协的调查以及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和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上的反映和投诉不难看出,现阶段小家电的质量问题不仅限于抽检结果所暴露的。与此同时,由于小家电的特性决定其优势位于线上销售,也致使其售后服务成为重灾区。日前,便有媒体称经过测试,小家电的售后电话接通率不足。
小家电 大问题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6年小家电市场整体规模增长8.8%,成熟品类虽有一定增量市场,但拉力有限,缺乏高增长点;而新兴品类处于成长期,如雨后春笋,成为新增长点。由于小家电的品类门槛低、升级快,新品类快速出现,监管与市场更新的脚步处于落后状态。而小家电销量增速最快的方式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这是由于小家电本身价格较低、体积较小便于流通的原因。
据HEA了解,小家电在发达国家的品类已经超过1000种,而在中国市场上的小家电品类却不到200种。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小家电的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元,年复增长率达到10%,该行业前景巨大。
小家电价格低、组装简单,在产生质量问题后,选择维修还是扔掉,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难题。如电水壶、卷发器、洁面仪、电动牙刷等小家电,产生故障后,该产品多半已经报废,修理的费用和来回邮费甚至与产品价格不相上下。另外由于小家电使用频率普遍较高,送检维修期间,消费者往往不得不选择购买新家电。
业内人士向家电网表示,虽然小家电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换频率比大家电快速,但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需要更为严格,在质量过关的基础上再谈智能和高端等字眼,“智能”不是避风港,究竟是真正的智能还是无味的鸡肋,需要消费者体验来验证。市面上的小家电品牌众多,目前尚处于较快增长和竞争中,消费者有足够的品牌选择权。
由于工艺和生产并不复杂,小家电在快速发展中伴随着技术含量低,众多不知名的小品牌疯涨,在行业里进行简单组装、恶意剽窃,一件产品便可出炉,一些大品牌的内部员工携带研发成果自立门户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这个一年中打假最为激烈的月份里,假货依然有恃无恐,将原本干净的创新环境搅乱,对知识产权的视而不见和对创新成果的肆意剽窃,是对正在走出国门接受检验的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阻碍,也会打击到耗费巨大精力、人工、金钱和时间作创新研发技术的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小家电的特性决定了一款创新产品的新鲜出炉,不出多日,在市面上便会出现同款的现象,一些商家打着行业里大品牌某地区分公司的旗号注册山寨商标的案例也不少见。
对于中国家电的造假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治理假货在2017年两会的讨论也越发激烈,成为众多实体企业投递的重要议题。面对小家电的无序竞争及其对行业创新能力带来的冲击和消费者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治理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良商家仍需从完善中国的市场监管体系着手,提高小家电准入门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重法规惩罚力度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