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1-10月,我国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总金额为867亿美元,同比下滑1.4%。受国内家电消费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前十个月,家电进口总金额同比下滑5.2%至16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家电制造大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国,进出口的下滑,一方面是国内家电企业的智造转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低效益的产品结构,往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后,阵痛仍在持续,短期内很难扭转大环境颓势,前两年是中小家电企业受困,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是主流家电企业受困。
据了解,在2015年第三季度,先后有海信科龙、春兰、康佳等知名老牌家电企业陷入净亏损,足显家电市场消费之低迷,行业之困局。除了几家亏损的家电企业,另外还有一批家电制造公司营收和利润下滑。一些企业为巩固市场,纷纷祭出价格战这把老刀。
比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份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今年和去年的可比性不强,降价之后,空调销售量肯定会有所上扬,价格下降后,市场的任务量肯定会完成得比较好。
行业巨头降价抢市场,也被普遍认为是二三线品牌企业日子难过的原因之一。内需不足,出口也不是很理想。
除了工信部的数,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1-10月份,彩电出口总量达5952万台,同比去年量额齐跌,数量下跌4.9%,金额下跌6.7%。
空调、冰箱、洗衣机前十个月的总出口量分别为3664万台、3385万台和1751万台。除了冰箱量增2.3%、额减1.3%外,空调、洗衣机也都是量额齐跌。
内需紧外需滞,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品牌溢价以及超智能家居方向拓展,成为当下整个家电业的一个核心主题。
资深家电从业人士、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认为,在行业增量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家电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中国家电企业和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加速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朝向高端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转型,在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下,尽快消除过往家电补贴透支的影响,形成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新商业模式,进而逐渐摆脱当下经营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牌溢价和技术升级上,中国家电企业的步伐也开始加快。在国内企业之间,家电企业跨界找伙伴的案例已经很多了,还有一群家电企业努力寻求与国外品牌的联合。
收购方面,创维收了德国美兹电视品牌和欧洲Strong机顶盒,海信收了夏普美洲电视业务及三个品牌,长虹收了三洋电视中国区品牌,TCL收了Palm,还和一众美国科技材料公司合作研发量子技术相关产品,主打中国制造。合肥三洋被惠而浦收购,拿到了惠而浦大量海外订单,未来还将是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之一。
强强合作方面,创维白电和东芝白电联手,利用东芝的技术和创维的渠道,拓展中国和全球白电市场;万和电气联手意大利厨电龙头设立合资公司,又与欧洲著名供热产品制造商Unical AG S.p.A,缔结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共同拓展全球业务;国美与日本零售商BICCAMERA达成战略合作,进军海外购市场;苏宁早年收购了乐购仕,今年又大规模扩大海外购业务。
中山厨卫家电龙头企业,华帝股份副总裁何伟坚此前向家电网表示,现在的国际化和二、三十年前的国际化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中国企业和国外公司合作,主要是OEM、ODM做代工,而现在中国企业注重在海外的品牌国际化,不满足于低端无利可图的代工厂。
所以,除了收购,当前中国家电企业寻找的合作外援,大多数是拥有很强技术实力,但是缺乏渠道优势、市场优势的企业,这些公司在海外知名度也较高。比如海尔收购的三洋AQUA和新西兰斐雪派克,这些品牌这几年为海尔品牌打入欧美日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